Search

小直人不負責影評之記憶拼圖

記憶可靠嗎?研究記憶的英國學術團隊指出,每十個人就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小直人不負責影評之記憶拼圖

記憶可靠嗎?研究記憶的英國學術團隊指出,每十個人就有四個人會編造自己的第一段記憶。這部 20 年前的經典電影《記憶拼圖》,導演巧妙地以剪輯倒敘的方式,模擬人類回溯記憶的過程。我們總是較容易回想起新近的事件,但更久遠的的事情,不是忘了,就是捏造的。西敏大學研究記憶的學者 Loveday 表示:「嬰兒能形成記憶,但那些記憶不持久」。《記憶拼圖》的男主角藍納(蓋皮爾斯飾),正如嬰兒或說「金魚腦」,只能有短暫的記憶。

電影的故事,讓觀眾跟著金魚腦的藍納一塊「查案」,追蹤殘忍姦殺他老婆的殺人兇手,到底是誰?而看這部片最有趣的地方,就是它顛覆你以往觀影的經驗,有點像是韓劇,以「瘋狂跳針回憶」法,慢慢地帶領觀眾,把事實真相拼湊起來,就跟玩拼圖一樣。

記憶的碎片散落於藍納身體上謎樣的刺青、口袋裡一疊拍立得相片與藍納寫的備註、被刪改得亂七八糟的案件資料。當人的記憶不可靠時,我們只能憑藉著外在環境的線索來推敲「到底發生過什麼事?」。就像是法院法官在審理案件時,除了人證外,更要靠物證,綜合之後才能得出心證。

倫敦大學記憶規律中心主任 Conway 表示: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,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,對有些人來說,需要追溯到人生最早的階段。」對於本片的男主角來說,他如果不去繼續去追溯回憶,他的人生似乎就沒有繼續運轉下去的動力。這是用以認識「他是誰?」、「從哪裡來?」、「該往哪去?」的重要關鍵。

「照片一點用處都沒有,照片是給記憶力不好的人用的。」的確,記憶力不好的人需要一些線索。就跟我們玩臉書、打卡後,每年的動態回顧,總能給我們一些特別的回憶、心情。

過去我在政大的「人老傳播研究群」中,我們也跟著教授們研究「時間」,一張張的照片就像是漫長的時間軸上的「窗口」,人們透過照片的提示,穿越時空,喚起那個時間點的記憶,無論靜態或動態的影像都在「說故事」(敘事),試試找一張家裡的老照片,看圖說故事,嘗試描述出照片裡的光線、氣候、溫度、場合、服飾、髮型、人物等細節,就能喚起一段故事(歷史)。

沒看過《記憶拼圖》沒關係,你一定看過這部片導演克里斯多福·諾蘭的另一部作品《全面啟動》,而諾蘭迷,最近引頸期盼的新作《天能》(TENET)也要在八月上映。不知不覺,其實看過不少諾蘭導演作品,像講述人類如何穿越「蟲洞」找尋新家園的《星際效應》,一樣也是與「時間」主題相關,很值得再次回味。

#小直人不負責影評 #記憶拼圖 #蓋皮爾斯 #敘事 #時間 #2倒敘 #克里斯多福諾蘭 #天能 #全面啟動 #星際效應 #記憶

相片提供 采昌國際多媒體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斜槓主播、新聞記者、主持人、專欄作者...歡迎來到我的專頁,分享工作、職場文章與我的日常,合作請私訊。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